投资、净出口、消费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随着经济新常态成为共识,投资、出口逐渐走向饱和,消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所占的比重正在迅速上升。
最新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指出,消费金融市场呈现出发展模式的分化,比如用户年轻化、普惠化。同时报告预测,未来,消费金融以技术驱动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智能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
90后渐成新兴消费主体
90后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新兴消费主体。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自小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都较前人发生了很大改变,追求个性,敢于消费,加上已入职场的90后财务逐渐独立,更高的消费能力产生了更旺盛的消费需求,也催生了消费金融这一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消费类金融产品。
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平台新增的222万用户中,90后超过84万人,占比跃居各年龄层之首,达到40%。不仅如此,90后也是消费金融的主力。去年上半年,有统计金融平台上90后消费借贷需求同比增长了11倍,全面超越70后和80后。
技术驱动特征明显
《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指出,消费金融的科技驱动愈发重要。消费金融的场景复杂多样,业务特征使得其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新型平台与传统机构差异化竞争或互补的关键。
“未来消费金融的发展,技术驱动的特征会愈发明显,新型机构与传统机构之间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说。这意味着“金融科技”将逐渐进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智能金融科技阶段。
当前我国的消费金融主要分为三大派系。其中,银行系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凭借融资渠道及风控优势,强势布局;而电商系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则依托大数据及品牌优势,正在兴起,此类模式的服务机构主要有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而互联网系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则凭借互联网优势,充分发展互联网平台作用,通过应用场景互联网化、服务互联网化、运营互联网化的模式抢滩布局,此类模式的服务机构则以马上消费金融等为代表。
据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风控上,消费金融因小额、分散、覆盖人群广的特点,决定了其目标客群有很大一部分是传统征信覆盖不到的人群,存在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恶意骗贷、客户违约成本低、债务收回成本较高等诸多挑战,这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必须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通过以大数据为驱动的人工智能手段,多重风控的数据纬度、算法和模型来实现快速识别借款人风险。可以预期的是,消费金融的技术驱动特征将会愈加显著,在资本逐鹿的消费金融领域,玩转金融科技是大势所趋。金融科技实力的强大与否将直接影响一家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的综合竞争力。
大数据处理信息服务商金盛网聚WJFabric认为,与传统的电商交易仅做交换不同,消费金融事实上是一种投资行为,客户的诉求在于保值与盈利;而对于平台商而言,客户的信用等级直接决定了平台的规模,因此通过大数据技术逐步完善对于客户的征信系统十分重要。同时,平台产品的销售业绩也影响着其自身的美誉度,同样需要大数据技术进行整合与展示。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金融从产品到运营均需要大数据技术作为底层驱动力的主导力。拓展到行业调查、企业管理,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将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核心方法。
金盛网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数据处理与信息咨询服务商,公司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与服务咨询的团队, 公司“WJFbaric-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监测SaaS平台”目前注册使用客户将近上万个,为企业、政府、学术机构、成功人士等提供在线信息收集、展示、阅读、存储的免费平台,公司远景致力于通过数据+计算形成可视化的人工智能决策平台。